×

胆囊癌临床表现与诊断

小黑娃保胆记 小黑娃保胆记 发表于2024-12-02 15:33:19 浏览105 评论0

抢沙发发表评论

4.1.   胆囊癌临床表现


胆囊癌早期,患者大多没有明显症状,其症状与胆囊结石、胆囊炎症状相似,包括右上腹疼痛、黄疸、发热、腹部包块、体质量减轻,伴随有呕吐、消化不良、厌食、腹胀等症状。胆囊癌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,早期极难诊断且进展迅速,多数胆囊癌发现时已是晚期,预后极差。



4.2.   实验室检查


胆囊癌早期可出现肝功能异常、胆红素升高。肿瘤标志物检查也不具有特异性,其中CEA、CA19-9、CA125、CA153在诊断胆囊癌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。直至目前,尚未发现胆囊癌特异性的诊断指标[14-15]。研究人员[16]发现,胆囊癌患者血液中常可发现甲基化的基因,如APC、CDH1、CDH13、PTEN、3-OST-2、SHP1、WIF-1等,从患者血液中采集基因组DNA来检测启动子甲基化水平,可能有助于早期诊断胆囊癌。但尚无有利证据表明其诊断价值,未得到临床广泛认可。近年来,一些研究表明,某些microRNA的表达水平与胆囊癌的发生和预后密切相关。Xue等[17]研究表明,通过对microRNA的检测,可以为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。分子探针技术的发展也为胆囊癌的诊断提供了新思路。2023年2月,重庆医科大学彭奇龄团队与蒋宁团队、王建伟团队合作构建了3层CdSe/ZnS量子点(QDs)包覆在SiO2纳米颗粒(NPs)上,形成Tri-QDs/PEI@SiO2电化学探针,用以检测循环肿瘤细胞和化疗耐药性监测[18]。



4.3.   影像学检查


4.3.1.   腹部超声


腹部超声是胆囊癌的首选检查,具有诊断敏感度高(约80%)、成本低、易于操作等特点。超声提示胆囊壁不均匀增厚、囊腔内有位置固定的包块、>1 cm腺瘤样病变时,应予以特殊关注,若同时伴有胆囊结石、胆囊炎等高危因素时,应高度怀疑癌变倾向[19]。但超声易受腹壁脂肪、肠腔气体影响,产生伪影,且胆囊癌早期超声检查没有特异性。超声内镜则可避免肠气干扰,采用高频探头于肠腔内扫面胆囊区域,且对肿瘤浸润层次、区域淋巴结进行准确判断。超声内镜在胆囊癌早期诊断中阳性率可达90%[20]。近年来,人工智能发展迅速,其中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在各种医学成像表现出色,深度神经网络实现了让计算机自主学习并提取数据特征,最大程度上规避了伪影等影响因素。Basu等[21]开发了RadFormer模型,在胆囊癌诊断中准确率高达92%,提高了早期胆囊癌的诊断率。



4.3.2.   CT检查


在胆囊小隆起样病变,尤其是<1 cm的病变中,其敏感性远低于超声,但其特异性高于超声。其优势在于不受肋骨、腹部脂肪、胃肠腔气体影响。CT检查可显示胆囊形态学改变、浸润层次,尤其在胆囊癌转移的诊断中优势明显[22]。



4.3.3.   MR检查

可准确评估胆囊癌局部浸润深度、是否累及周围器官,多用于判断肿瘤良恶性及肿瘤分期。但存在操作时间长、价格高、易出现伪影等不足。结合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可更好的反应胰胆管解剖关系,对胆管浸润型胆囊癌诊断优势明显[23]。



4.3.4.   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检查


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技术近年来迅速发展,其敏感度、准确度较高,对于胆囊癌复发、远处转移有很高的诊断价值。癌组织与18F-FDG亲合性高,可根据18F-FDG聚集程度,结合病变形态及肿瘤标志物等进行诊断,尤其适用于判断胆囊息肉样病变良恶性。但其费用高、辐射剂量大、操作时间长,在临床中应用并不广泛,仅在其他诊断方法仍难以确定时应用[24]。Jia等[25]发现[99mTc]Tc-HFAPi对恶性肿瘤具有良好的靶向性,肾脏清除率快,在正常器官中摄取低,对比度更高,并首次通过了临床试验验证。[99mTc]Tc‑HFAPi SPECT/CT成本更低,是胆囊癌的早期检测最新的候选方式。


群贤毕至

访客